寫作65分,憑什么是管理類聯考的“拉分王”?
在管理類聯考的300分總分中,寫作以65分的占比穩居“半壁江山”。對于備考MBA、MPA、MEM等專業的考生來說,這不僅是對文字表達能力的考驗,更是對邏輯思維、管理素養的綜合檢驗。每年考后,總有考生感慨“寫作看似簡單,拿高分卻難如登天”——論證有效性分析找不準漏洞,論說文立意偏差,結構松散……這些痛點,其實都能通過系統拆解題型、掌握寫作邏輯、積累實戰技巧逐一破解。第一關:論證有效性分析——如何“挑刺”更專業?
論證有效性分析是寫作的“邏輯檢測站”,要求考生在600字內精準識別并分析原文論證中的缺陷。這一題型的核心,在于“挑刺”的專業性:不是泛泛而談“有問題”,而是要明確指出邏輯漏洞的類型(如以偏概全、因果謬誤、不當類比等),并結合具體內容展開分析。 以2025年經典真題為例:某企業面臨“擴大生產”與“研發新產品”的資金分配問題,有人主張投資擴大生產,理由是“原產品可暢銷三到五年,能獲得可靠而豐厚的利潤”。這段論證看似合理,實則暗藏多重漏洞。首先,“市場預測原產品暢銷三到五年”屬于“基于假設的推理”——預測本身存在不確定性,若行業技術突變或競爭對手推出替代產品,原產品的市場壽命可能大幅縮短;其次,“可靠而豐厚的利潤”隱含“擴大生產=利潤增長”的因果簡化,忽略了成本增加(如設備采購、人力擴張)、價格競爭等變量對利潤的稀釋作用;最后,未考慮“研發新產品”的長期價值,將短期收益與長期戰略對立,屬于“非黑即白”的邏輯謬誤。 寫作時,建議采用“總-分-總”結構:標題可直接點明核心問題(如“擴大生產的論證為何站不住腳?”),開頭用2-3句話概括原文結論與論證過程,明確“存在多處邏輯缺陷”;主體部分分點論述,每段聚焦一個漏洞(“引-評-析”三步:引用原文語句→評價邏輯問題→分析為何不成立);結尾總結“原文論證缺乏說服力,結論不可信”。需要注意的是,分析要緊扣材料,避免脫離原文空談理論,同時語言需客觀嚴謹,忌用“荒謬”“錯誤”等主觀詞匯。第二關:論說文——從“審題”到“立意”的進階密碼
論說文是寫作的“思維展示臺”,要求考生根據材料自擬題目,撰寫700字左右的議論文。這一題型的難點在于“精準審題”與“深刻立意”:既要捕捉材料的核心矛盾(如“短期收益vs長期戰略”“守成vs創新”),又要結合管理思維提煉觀點,避免流于表面。 以“擴大生產還是研發新產品”的材料為例,若僅停留在“選研發”或“選擴大生產”的二選一,立意便顯淺薄;若能上升到“企業需平衡短期生存與長期發展”“戰略決策要兼顧風險與機遇”的層面,則更符合管理類聯考對“管理者思維”的考查要求。2022年真題范文中,一篇高分作文便以此為立意,通過“福耀玻璃早期擴大生產積累資本,后期加大研發突破技術壁壘”的案例,論證“不同階段需動態調整戰略重心”的觀點,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支撐。 論說文的結構可采用“引-議-聯-結”模式:開頭用100字左右概括材料,引出中心論點;“議”部分拆解論點(如分“短期生存是基礎”“長期研發是動力”“動態平衡是關鍵”三個分論點);“聯”部分結合企業案例(如華為“每年15%收入投入研發”的長期戰略)、管理理論(如“波士頓矩陣”中的明星業務與現金牛業務關系)展開論證;結尾呼應開頭,強調論點的現實意義(如“對管理者而言,既要低頭看路,更要抬頭看天”)。需要注意的是,素材選擇要“新而準”:避免反復使用愛迪生、馬云等“老例子”,可引用2024年寧德時代在儲能領域的研發投入、比亞迪“技術魚池”的創新模式等*案例,既體現時效性,又貼合“研發管理”主題。高分秘訣:細節決定成敗,這些“隱形扣分項”你注意到了嗎?
除了內容層面的提升,寫作的“細節處理”往往是拉開分數的關鍵。根據閱卷數據,90%的55分以上高分作文,都做到了以下三點: 1. **標點符號規范使用**:很多考生誤以為“標點只是停頓工具”,實則不然。正確使用6種以上標點(如分號區分并列論點、引號強調核心概念、破折號補充說明),能讓文章邏輯更清晰。例如,在論證“短期與長期的關系”時,用分號連接“擴大生產是‘雪中送炭’,解決當下生存問題;研發創新是‘錦上添花’,奠定未來優勢”,比單純用逗號更顯層次。 2. **段落布局有節奏**:優秀的作文如同“交響樂”,段落長短搭配、張弛有度。建議每段控制在150-200字,避免大段堆砌;分論點段落可采用“觀點句(1句)+闡釋句(2句)+案例句(2句)+總結句(1句)”的“1-2-2-1”結構,既保證信息密度,又符合閱讀習慣。 3. **時間分配要精準**:寫作部分總時長建議控制在60分鐘內(論證有效性分析25分鐘,論說文35分鐘)。平時練習需嚴格限時,避免“前松后緊”——若論證有效性分析耗時過多,論說文可能因時間不足導致結構殘缺、論點模糊。寫在最后:從“輸入”到“輸出”,寫作提分需要“刻意練習”
管理類聯考寫作的提升,沒有“一蹴而就”的捷徑,但有“可復制”的方法。建議考生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拆解真題”,精讀近10年范文,總結高頻考點(如企業戰略、創新管理、合作共贏);二是“刻意仿寫”,針對薄弱題型(如論證有效性分析的“因果謬誤”),找3-5篇同類材料反復練習;三是“積累素材”,建立“管理案例庫”(如《哈佛商業評論》的企業轉型案例)、“金句庫”(如*·*的“創新是企業的第二生命力”),讓文章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語言溫度。 備考路上,每一次提筆都是對思維的打磨,每一次修改都是向高分的靠近。當你能精準識別論證漏洞,能從材料中提煉深刻立意,能讓文字成為邏輯的載體時,管理類聯考寫作的65分,終將成為你上岸的“助推器”。轉載://bamboo-vinegar.cn/zixun_detail/531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