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平分析法
水平分析法主要是通過對比企業報告期財務狀況的信息與前期或歷史某一時期的財務狀況信息,研究企業的經營業績或財務狀況的變化情況。此法要點在于比較不同時期相同項目的數據。其類型具體分為比較分析法和指數趨勢分析。
1. 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旨在通過比較上市公司兩個年份的財務報表,發現單個項目各年之間的差異及趨勢。在分析過程中,除了可以研究單個項目的趨勢,還可以針對特定項目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以揭示隱藏的問題。例如,若發現銷售成本增長速度快于銷售收入增長,這可能意味著產品價格下降、原材料價格上升或生產效率降低等問題。為了確定具體原因,需要借助其他方法和資料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2. 指數趨勢分析
此方法適用于比較三年以上財務報表時。具體而言,以其中一年的數據為基期數據(通常以最早的年份為基期),將基期的數據值定為100,其他各年的數據轉換為基期數據的百分數,然后比較分析相對數的大小,得出有關項目的趨勢。使用指數時要注意的是,百分比的變化趨勢是以基期為參考的相對數比較,其好處在于可以觀察多個期間數值的變化,得出一段時間內數值變化的趨勢。
二、垂直分析法
垂直分析法是一種用于財務資料分析的方法。它通過將財務報表中各項目的數據與總體(或稱報表合計數)相比較,得出該項目在總體中的位置、重要性與變化情況。這種方法有助于了解企業的經營是否有發展進步及其發展進步的程度和速度。
垂直分析法的步驟包括:首先計算出表中各項目在總體中所占比重;然后通過該比例判斷該項目在報表中所占位置、其重要性如何;最后將該比例與基期或上一年度的比例數據相對比,觀察其變化趨勢。經過垂直分析法處理的會計報表也被稱為同度量報表、總體結構報表或共同比報表。
三、趨勢分析法
趨勢分析法又稱為水平分析法,通過將兩期或連續數期財務報告中相同指標進行對比,確定其增減變動的方向、數額和幅度,來揭示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動趨勢。其具體運用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
1. 重要財務指標的比較
該方法通過對比不同時期相同指標的增減變動情況及幅度,考察其發展趨勢和預測前景。對不同時期財務指標的比較可以采用定基動態比率和環比動態比率兩種方法。
2. 會計報表的比較和項目構成的比較
這些方法是將連續數期的會計報表進行對比,比較其相同指標的增減變動金額和幅度,或計算各項目占總體指標的百分比,以判斷有關財務活動的變化趨勢。
四、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利用財務報表中兩項相關數值的比率來揭示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一種分析方法。其中包括構成比率、效率比率和相關比率等。
利用比率分析法可以考察總體中某個部分的形成和安排是否合理,協調各項財務活動。通過計算比率指標并進行比較,可以評估企業的經營成果和經濟效益。同時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比率指標時需要注意其適用性和可比性,避免因計算口徑不一致或數據異常而導致的誤判。
(一)對比項目的關聯性。在進行比率計算時,所對比的子項和母項必須具有關聯性,不相關的項目對比是無意義的。
(二)確保對比口徑的一致性。在計算比率時,子項和母項在計算時間、范圍等方面需要保持口徑一致。
(三)采用科學的衡量標準。運用比率分析時,需要選用一定的標準進行對比,以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通常的對比標準包括預定目標、歷史標準、行業標準和公認標準。
(四)因素分析法的應用
因素分析法的另一種稱呼是因素替換法或連環替代法。這種方法用于確定若干相互聯系的因素對分析對象,即綜合財務指標或經濟指標的具體影響程度。該方法的核心在于,當多個因素同時對分析對象產生影響時,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變,逐個確定每個因素的影響效果。
擴展知識:
財務分析的基本要求與步驟:
1. 財務分析的對象——我國上市公司的年度或中期財務報告全文。根據規定,上市公司應在指定網站公布其完整財務報告,同時也在指定報刊上同步發布摘要。
由于報刊公布的財務報告可能存在的限制和“重要提示”,網絡公布的財務報告全文更可靠,因此應作為財務分析的主要對象。
2. 財務分析的一般要求和基本步驟:
第一步:通用財務報告分析,包括單項能力分析(如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等),基本結構分析,*分析法綜合分析,以及從不同角度和目的進行績效評價和經濟效益評價。
第二步:深入分析報告中的會計信息質量,發現上市公司在財務報告中的不合理之處,揭示財務分析的風險并評估各種風險。
第三步:比較母公司報表和合并財務報表的差異,揭示企業控制資源的實際能力以及對相關項目的影響程度。
第四步:從投資角度出發,深入分析上市公司的贏利能力和發展能力,評估其市場價值并決定是否投資。
(三)資金觀念偏差風險意識欠缺。企業在進行融資決策時缺乏對成本和收益的平衡考量,導致成本觀念相對薄弱。這體現在企業在籌集資金時未充分依據現代財務成本原理,忽視了企業的資本結構和綜合資金成本。更多情況下,財務人員在經營活動需要資金時才去籌措,缺乏對資金結構和資金成本的深度考量。至于風險意識方面,企業普遍存在盲目舉債經營的現象,忽視了資金利用率、資金成本和資本結構的重要性。在借入資金后,企業未能進行合理財務規劃和理財,導致資金占用、閑置和浪費嚴重。這種淡薄的成本觀念和風險意識使得企業的融資管理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
(四)融資時機管理不到位。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往往只關注自身資金需求,忽略了資金市場的宏觀環境。對于缺乏中長期資金需求規劃的企業來說,這一問題更為突出。當資金市場供不應求或調控緊縮時,企業不得不付出更高的融資成本。企業需要制定詳細的資金需求和融資計劃,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宏觀經濟情況適時調整,避免融資周期與資金市場、調控周期相背離,導致不必要的融資成本增加。在融資過程中,企業需要加強成本管理,明確籌資工作的立足點,遵循現代財務成本管理原理,在資本管理、資本控制、資本結構等方面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
(五)金融體系不完善和金融支持不足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我國的商業銀行體系正處于轉型階段,為了防范金融風險,大型銀行的發展戰略多面向大企業和大城市,導致分布在縣域的中小企業信貸服務大幅收縮。銀行信貸動力不足,改制中的銀行和法人銀行從資產安全性和流動性出發,提高了貸款條件,而中小企業因自身經濟實力和財務管理科學化的欠缺往往達不到銀行標準。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放貸的經營成本高、風險大,也制約了信貸投放。金融機構的放貸程序、環節等大致相同,而中小企業的平均貸款額度遠低于大型企業,導致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經營成本相對較高。中小企業貸款存在諸多困難,如存續期短、財務信息透明度低、信用等級偏低等。金融機構內部缺乏競爭,貸方市場占主導地位,導致符合信貸條件的中小企業貸款受阻。
二、加強企業融資管理的方法:
(一)開拓和利用多種融資方式。內源性融資和外源性融資是企業主要的融資方式。內源性融資依靠企業自有資金的積累尋求生存和發展,通過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增加企業利潤、降低成本和費用來實現。調查數據顯示,內源融資仍是眾多企業融資的主要手段。外源性融資包括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其中間接融資以銀行貸款為主。還有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以及商業票據、租賃等。不同的融資方式適用于企業不同時期的不同資金需求。企業應根據資金需求的特點選擇成本*、風險最小的融資方式。
(二)強化資金成本觀念和風險意識。預測資金市場的供求情況至關重要,因為各種籌資方式的成本高低與資金市場的供應狀況直接相關。要降低籌資成本需充分考慮資金市場的供求狀況。要比較各種融資方式的融資成本,選擇資本成本最小的融資方式。強化風險意識體現在合理選擇籌資方式,因為不同融資方式的風險各異。在籌資過程中要加強和完善數量和期限管理。數量管理上需要提前規劃或預測融資數量并力求合理的融資結構以降低成本和風險;期限管理要平衡總體和個體的期限結構盡量利用長期負債并重視短期負債的管理和風險管理。根據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實行不同的融資管理體制提升整體管理水平并善于利用融資環境和時機實現適時融資以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并合理控制融資成本。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除了外部融資外,內部融資管理同樣不可忽視。一個健全的企業融資結構應當包含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兩個方面,因為企業的發展既依賴于自身的積累,也需要外部投資者的資金支持。對于內部融資管理來說,首先要實現降低成本和開支的目的,提高企業的收益來源和總額,從而增加企業的留存利潤。還需要優化資金配置,減少資金的閑置和占用情況,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對于浙江工商企業管理自考來說,其考試科目包括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線性代數(經管類)、英語二等一系列課程。還有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管理學原理、財務管理學等核心專業科目。
關于自考課程的分類,具體可以劃分為以下幾類:
1. 公共基礎課:是所有專業或同類專業考生都必須參加的課程,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代史綱要、英語二等。這些課程雖然與所學專業不一定有直接聯系,但卻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所必需的課程,為后續學習提供必要的方法論。
2. 專業基礎課:是本專業考生需要學習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課程。例如,在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中的管理學原理等就屬于這一類。
3. 專業課:是與專業知識、技能直接相關的基礎課程。
4. 選修課:考生可以在專業考試計劃規定的課程范圍內選擇自己需要的科目進行學習。簡單來說,就是提供一些選修科目供考生自由選擇。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擇想考的科目。
對于自考或成考有任何疑問,不知道如何總結考點內容,或不清楚當地報名政策,歡迎點擊底部咨詢官網。我們將免費提供復習資料,助力您的考試之路。
轉載://bamboo-vinegar.cn/zixun_detail/174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