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 GRR研究
在我所講的MSA課程中,我發現有兩個問題,學員們每次都在糾結,它就是:
第一個問題:我們周期性地評價GRR時,是使用初次評價時的樣本,還是當前過程的樣本?
第(di)二個問題:在(zai)PPAP時做(zuo)的GRR是(shi)滿(man)意的,但是(shi)在(zai)量(liang)產很(hen)長一段時間(jian)后,再(zai)用當(dang)前產品做(zuo)分(fen)析樣本時,GRR指標又不(bu)(bu)(bu)好了(le)(le),但是(shi)制造過(guo)程(cheng)比當(dang)初(chu)更加穩定(ding)了(le)(le),零件(jian)的變差減小了(le)(le),所以不(bu)(bu)(bu)能就說測(ce)量(liang)系統的GRR是(shi)不(bu)(bu)(bu)滿(man)足要求的,測(ce)量(liang)系統不(bu)(bu)(bu)用改進!我們不(bu)(bu)(bu)能為了(le)(le)MSA而MSA,因為再(zai)提高(gao)測(ce)量(liang)精(jing)度(du),所用的成本太高(gao)了(le)(le)!
以上問題,我基本上保留原樣,但是在給出正式的解答前,忍不住先反問一下:
在沒有分析測量系統是否真的變壞了前,怎么能講零件的變差變小了呢?用于分析零件變差的測量數據可信嗎?
這個問題反映的其實是MSA的最基本的概念,甚至還涉及一些質量理念方面的東西,所以值得寫一下,與大家分享和探討。
在回答這個(ge)問題之(zhi)前,必須首先要明確(que)什么是(shi)GRR。GRR是(shi)測量(liang)系(xi)(xi)統(tong)中的(de)(de)(de)(de)(de)精度誤(wu)差(cha),是(shi)MSA工作(zuo)的(de)(de)(de)(de)(de)一部分,是(shi)用(yong)測量(liang)值的(de)(de)(de)(de)(de)標準差(cha)來(lai)估(gu)計的(de)(de)(de)(de)(de),它(ta)表示測量(liang)系(xi)(xi)統(tong)本身(shen)的(de)(de)(de)(de)(de)測量(liang)誤(wu)差(cha)大小(xiao)。它(ta)在測量(liang)系(xi)(xi)統(tong)的(de)(de)(de)(de)(de)所有影響因素沒(mei)有顯著變化的(de)(de)(de)(de)(de)情況下是(shi)不(bu)變的(de)(de)(de)(de)(de),它(ta)的(de)(de)(de)(de)(de)大小(xiao)與(yu)用(yong)什么時(shi)候的(de)(de)(de)(de)(de)樣(yang)本也是(shi)沒(mei)有關系(xi)(xi)的(de)(de)(de)(de)(de)。
測量系統的精度是否滿足測量要求呢?這就要把GRR值與要求進行比較,看一下測量系統滿足測量要求的能力是否發生了變化。這才是進行測量系統評估的真正目的!
測量的目的不同,要求也就不同。通常情況下,我們把測量用于滿足下面兩類不同的目的:
第一類:用于產品檢驗,判斷產品的特性是否合格,將GRR與特性公差比。測量要求就是測量系統能夠區分合格與不合格;
第二類(lei):進(jin)行(xing)統計(ji)分(fen)析(xi),由于測(ce)量(liang)(liang)值由真(zhen)實值和測(ce)量(liang)(liang)誤差(cha)構成,這(zhe)時的(de)測(ce)量(liang)(liang)要求就是(shi)測(ce)量(liang)(liang)值之間(jian)的(de)變(bian)差(cha)能夠足以*反(fan)映(ying)制造過(guo)(guo)程(cheng)的(de)實際總變(bian)差(cha)(表現(xian)為該(gai)過(guo)(guo)程(cheng)所(suo)生產的(de)零件(jian)特性(xing)的(de)一致性(xing)),就要把GRR與測(ce)量(liang)(liang)值之間(jian)的(de)變(bian)差(cha)進(jin)行(xing)比較(jiao),所(suo)占比例越小,則(ze)說(shuo)明測(ce)量(liang)(liang)值越能反(fan)映(ying)實際的(de)過(guo)(guo)程(cheng)總變(bian)差(cha)。這(zhe)類(lei)應用常見的(de)有:SPC控(kong)制圖、CPK、6SIGMA改善、STA(統計(ji)公差(cha)分(fen)析(xi))等。
在MSA中,針對這兩類應用的目的,規定了如下三個GRR的評價指標:
當測量值被用于第一類目的,即產品的檢驗、驗收時,使用100(GRR/T),可見,大小只與測量系統本身的GRR和公差T有關,與用什么時候的樣本是沒有關系的,反映的是測量系統精度是否存在顯著的*變化。
當測量值(zhi)被用于第二(er)類目的(de),即統計(ji)分析時(shi),使用100(GRR/TV)和(he)(he)分類數ndc來(lai)(lai)評價。其中,TV是(shi)一個總(zong)變(bian)(bian)差(cha)(cha),它是(shi)通過測量值(zhi)(也(ye)叫觀察值(zhi))來(lai)(lai)計(ji)算的(de),它總(zong)是(shi)或多或少(shao)地含有測量誤差(cha)(cha),即由兩部分構(gou)成:真實的(de)過程(cheng)總(zong)變(bian)(bian)差(cha)(cha)(零件特性間(jian)的(de)真實變(bian)(bian)差(cha)(cha))和(he)(he)測量誤差(cha)(cha)(GRR)。因(yin)此,TV是(shi)動態的(de),它隨(sui)著(zhu)零件特性之(zhi)間(jian)的(de)變(bian)(bian)差(cha)(cha)的(de)變(bian)(bian)化而(er)變(bian)(bian)化,當然(ran),也(ye)會因(yin)GRR變(bian)(bian)化而(er)變(bian)(bian)化。
一般情況下(xia),在剛(gang)剛(gang)量(liang)產(chan)時(shi),由于還可能(neng)存(cun)在著許多問題(ti)沒有完全解決,零件特性(xing)(xing)間(jian)(jian)的(de)變(bian)差會(hui)(hui)比較大(da),而隨著量(liang)產(chan)時(shi)間(jian)(jian)的(de)增(zeng)加(jia),問題(ti)逐漸解決,又做了一系列的(de)持續改(gai)善,零件特性(xing)(xing)的(de)一致性(xing)(xing)就(jiu)會(hui)(hui)變(bian)得越(yue)(yue)來越(yue)(yue)好,這(zhe)時(shi)σpart和(he)TV就(jiu)會(hui)(hui)變(bian)小!換句話(hua)講,就(jiu)是100(GRR/TV)和(he)ndc會(hui)(hui)與我們用哪些樣(yang)本來評價有關系,如果再使用當(dang)初的(de)樣(yang)本評價GRR,所計算出的(de)這(zhe)個(ge)結果就(jiu)不(bu)能(neng)正確(que)判斷測(ce)(ce)量(liang)系統是否真(zhen)正滿足當(dang)前的(de)測(ce)(ce)量(liang)要(yao)求了。
如果硬要使用當初的樣本,則會有如下可能的誤導:
1. CPK很高,但可能是一派虛假的繁榮!或者SPC控制圖上出現連續水平排列的點。但過程能力是否真的提高了,還是測量系統是否真的變差了,單從100(GRR/TV)和ndc上是看不出的;
1.CPK保持穩定,但可能是一個虛假的穩定,測量系統和實際過程能力可能同時都變差了!
2. 評(ping)價一項改(gai)(gai)善(shan)是否成(cheng)功時,我們需要進(jin)行改(gai)(gai)善(shan)前(qian)、后的CPK對比,若使用當初的樣本,則測量結(jie)果會顯示沒有成(cheng)效或未達改(gai)(gai)善(shan)目標(biao)!因為(wei)測量系(xi)統的分(fen)(fen)辨(bian)率差,不(bu)能有效分(fen)(fen)辨(bian)出改(gai)(gai)善(shan)措施所帶(dai)來(lai)的變化!
在以上基礎上,我們可以對一開始的兩個問題總結出以下GRR研究的策略:
.如果測量系統只用于檢驗產品,則可以使用任何時候的產品作為樣本,只考察100(GRR/T)這個指標;
.如果測量系統(tong)同時還(huan)用于(yu)統(tong)計(ji)分析,則(ze)要講究(jiu)樣本了(le)。
我們可以用以下步驟來做:
1)從當前過程中抽取樣本,這個樣本應涵蓋當前過程的所有5M1E過程因素的正常更替,如:換班次、換料批、修磨刀具等,怎樣才能做到呢?這就需要時間來抽樣!例如,把所用的不同樣本分配到不同的班次、原材料批次中。
此(ci)時,需要(yao)(yao)(yao)注(zhu)意的(de)(de)是(shi):如果你沒有(you)足夠的(de)(de)時間得到滿(man)足上(shang)(shang)述要(yao)(yao)(yao)求(qiu)的(de)(de)樣本(ben),是(shi)可(ke)以從(cong)(cong)一個班次中抽樣的(de)(de),但是(shi),從(cong)(cong)樣本(ben)中計(ji)(ji)算出來的(de)(de)TV就不能(neng)很好地反映(ying)真實的(de)(de)過(guo)程(cheng)的(de)(de)總(zong)(zong)變(bian)(bian)差(cha)(零件特(te)性(xing)間的(de)(de)真實變(bian)(bian)差(cha))!建(jian)議使(shi)用(yong)過(guo)程(cheng)總(zong)(zong)變(bian)(bian)差(cha)的(de)(de)目標值來代(dai)替TV,可(ke)以從(cong)(cong)PPK計(ji)(ji)算公(gong)式中推(tui)導出來(此(ci)處(chu)略去(qu)公(gong)式和推(tui)導)。但是(shi)要(yao)(yao)(yao)注(zhu)意:如果實際過(guo)程(cheng)的(de)(de)性(xing)能(neng)還(huan)未達標,則我們評價(jia)的(de)(de)%GRR就相當于(yu)對(dui)測量系統滿(man)足期望目標的(de)(de)能(neng)力(li)(li);如果過(guo)程(cheng)性(xing)能(neng)實際上(shang)(shang)已經超(chao)過(guo)了(le)PPK的(de)(de)目標要(yao)(yao)(yao)求(qiu),則此(ci)處(chu)%GRR的(de)(de)結果可(ke)能(neng)要(yao)(yao)(yao)高估了(le)當前(qian)測量系統滿(man)足當前(qian)測量要(yao)(yao)(yao)求(qiu)的(de)(de)真實能(neng)力(li)(li),即100(GRR/TV)和ndc虛高!
2)計算100(GRR/TV),并將結果與100(GRR/T)的結果進行對比。
a)若100(GRR/TV)不滿足要求(如大于10%),同時100(GRR/T)滿足要求,該測量系統的精度沒有發生顯著下降,這是由于制造過程能力提高的結果,使得總變差TV變小的原因,但是事實是:測量系統已經不能滿足對當前制造過程的統計分析的要求了!
到底需不需要改善呢?很多人在這個地方糾結!因為測量系統本身沒有下降,要改善的話,可能要投入很多成本,例如更換高等級的測量儀器或自動化測量設備,會投入巨資的!這個時候就要看我們的質量管理的要求了,理論上講,如果沒有過程持續改善的測量需求,就沒有必要改善測量系統,但此時要注意兩點:
第一,當客戶需要CPK報告時,你是否能夠說服客戶?
第二,為什么不對過程和產品進行持續改善?!客戶有了更高的質量水平的要求、競爭對手有了更高的質量水平的表現,你還在停滯不前嗎?很多時候,需要我們有戰略觀,戰略就是要求我們不只是看到眼前所花的成本,而是要看到更長遠、更大的范圍內的風險和要求,從而保證戰略總成本*!
b)若100(GRR/TV)是滿足要求的,但是100(GRR/T)是不滿足要求的,則說明測量系統并不是真正的好,與第一次GRR分析(當時是滿足要求的)的時候相比,已經發生了顯著的下降了,但其測量精度仍然能夠滿足當前制造過程的統計分析的要求。這時應當對測量系統進行改善了,最起碼要滿足檢驗的要求!若不改善,100(GRR/TV)也很可能會在下一次GRR研究前就不合要求了。
c)若二者同時滿足要求,則測量系統沒有問題。
d)若(ruo)二(er)者同時不滿足要求,則毫無疑問,測量系(xi)統的精度已經*地變差了,必須(xu)要改善了。
總之,周期性進行的GRR分析,應當使用代表當前制造過程實際總變差的樣本,并同時進行兩種%GRR指標的對比分析,從而判斷出兩層涵義:
第一,測量系統的精度是否*地發生了顯著變化;
第二,測量系統的精度是否滿足當前過程的測量要求。
若(ruo)沒有足夠(gou)的時間抽取代表當前過程(cheng)的樣本(ben),則可(ke)以使用PPK目標值(zhi)所對應(ying)的過程(cheng)總變差來(lai)代替當前過程(cheng)的TV,但這樣做(zuo)也不是最好的。
MSA GRR研究
轉載://bamboo-vinegar.cn/zixun_detail/108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