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民營企業的老板格局普遍都越來越高了,給核心高管分錢也越來越敢分了,也越來越愿意分了。但是分的時候基本上都忽略了薪酬測算這個關鍵問題。一家大型的耐火材料生產企業,企業前幾年曾經陷入到經營很困難的一種境界,銷售額一度下滑的很厲害。后來企業通過薪酬的設計,把生產部門和營銷部門的利益捆綁在了一起,給這兩個部門的中高層按照季度來分利潤,很好的調動了這兩個部門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這個方案在開始的第一年里面起到了很積極的效果,企業也成功的扭虧為盈了,去年這個企業的銷售額是六個億,但是問題也隨之產生了,就是這兩個部門的副總,從當年年薪幾萬塊到現在年薪過百萬,給企業帶來了很多的負擔,同時也引起了很多基層廣大員工的不滿,另外老板就漸漸發現他已經開始指揮不動這兩個副總了,因為他們和這兩個部門所有的中層已經形成了既得利益群體,共同反對一切合理化的薪酬改革。一提到這個動薪酬,兩個部門所有的管理人員全部罷工,公司直接陷入癱瘓了。現在有很多企業為什么過去在薪酬管理當中去調員工的薪酬,都特別的困難的。到底問題出在哪里了,在這個薪酬案例當中,老板的進退兩難,正是當年進行薪酬改革的時候,沒有進行薪酬測算而導致的。所以公司想通過薪酬與績效掛鉤,激勵員工的這種初衷是好的,但是最后的結果是激勵過度,所以如果當時企業能夠把戰略目標和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考慮在先,通過設立多級目標的這種方式進行薪酬的測算,那么現在的局面可能就不會出現了。
轉載://bamboo-vinegar.cn/zixun_detail/116781.html